今年9月份以來,西苑片區涉遷群眾房屋騰空熱火朝天地進行著,群眾期盼已久的西苑片區城鄉品質更新提升工程項目(一期)進入實質性階段。
該項目(一期)包含西苑片區(一期)和郵政片區兩個征收區域,面積約510畝,擬征遷總建筑面積約37.05萬平方米,計劃投資約46億元,致力提級片區教育、交通、文旅休閑、商務辦公、生態建設水平,打造新舊城區和諧共榮的惠安核心區。
科技賦能、金融助力,煥發老城“新氣息”
片區未規劃商住用地,不安置住宅及店面。為解決片區安征遷資金問題,配合融資要求,在最大限度讓利于民的前提下,策劃商服、教育和公園用地,通過“政府專項債+市場化配套融資”,申請政府專項債及銀行項目貸款,引進縣政府下屬的交發集團參與項目建設。
主要建設內容有:一、原縣政府大院區域,擬出讓的100畝用地,用于規劃建設高綠化率的惠安縣城市智慧數據中心、會議中心、金融大廈、市民廣場,周邊配套集中綠地32畝。二、原縣文旅局區域,規劃建設西北社區服務中心及文化活動中心。三、原陶行知學校區域,結合科山公園“雙碳”教育示范基地項目,規劃建設科山文旅游客服務中心及配套惠安文創IP相關的體驗館、眾創空間,打造科技融合信息咨詢、旅游集散、交通換乘、智慧旅游及旅游資源推介展示等功能服務為一體的惠安旅游宣傳的新窗口、新名片。
設施升級、生態恢復,塑造老城“新姿態”
一、增市政配套。著力完善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惠興街西拓、西苑路北拓等城市次干路工程,打通新舊城區;依托智慧城市中心、游客服務中心、金融大廈、市民廣場規劃建設智能化立體停車場、地下停車場,解決舊城區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問題。
二、增公共空間。結合科山公園“雙碳”教育示范基地項目,在公共綠地上規劃建設100多畝休閑公園、步行漫道等文化和體育活動設施。同時,根據古城渠道實際,開發水系景觀、顯山露水、引山入城,全力展現惠安的生態文明。
教育擴容、文化鑄魂,喚醒老城“新活力”
一、擴教育用地。充分利用城市更新契機,把最好的地塊、最好的資源、最大的投入用在教育上,全面梳理、統籌規劃、優化布局、提檔升級片區教育資源。僅項目(一期)范圍內計劃整合新增約110畝教育用地,打造綠色低碳、依山傍水的現代校園。將螺城中學與惠安三中整合,取消螺城中學,原西北社區居委會、西北老年活動中心、螺城鎮中心幼兒園地塊劃歸惠安三中,將螺城中心小學搬遷到原來螺城中學地塊,原螺城中心小學地塊建設幼兒園。
二、保歷史風貌。堅持保護優先理念,系統梳理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劃定“文廟、劉氏古民居、北關古街”三大保護區,串聯沿線文化資源點,構建回望千年的文化軸線。其中文廟、縣委“紅磚樓”、龍泉宮、治山治水紀念碑等實施原址保護與活化利用,打造城市獨有的文化IP,留住鄉愁記憶。
美好藍圖呼之欲出,西苑片區項目指揮部自始至終緊鑼密鼓推動各項工作落細落實落快,遵循“同步征收、同步規劃、同步設計”的原則,先期選址郵政片區、惠泉片區H地塊作為西苑片區安置地塊,組織安置房設計,提前完成安置地塊“招拍掛”,推動西苑片區項目(一期)土地房屋征收補償安置的無縫銜接,加快樓梯變電梯、舊厝變新居、危房變高樓的步伐,確保涉遷群眾盡快住上新房子,讓我們共同見證西苑片區的完美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