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8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結束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為4.75%至5%,即降息50個基點,這是美聯儲自2020年以來首次降息。分析認為,歷史上,除非遇到重大經濟危機,美聯儲在開啟新降息周期時,很少大幅降息50個基點。美聯儲本次以高出機構預期的力度降息,或為實現經濟“軟著陸”,對沖經濟活動“失速”的風險。
近期數據顯示,美國8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5%,降至2021年2月以來新低,接近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但同時,美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個人消費支出增長在放緩,且制造業活動連續多月處于萎縮區間,勞動力市場也持續疲軟,私營部門與非農部門新增就業人數逐月大幅下降,以上因素令部分投資者擔憂美國經濟臨近衰退。
此前,美聯儲自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連續11次加息,累計加息幅度達525個基點。過去一年間,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5.25%至5.5%之間,為23年來最高水平。
知多一點:美聯儲大幅降息意味著什么
美聯儲大幅降息意味著什么?
據@玉淵潭天 分析,歷史上,幾乎每輪降息周期,都伴隨著美國經濟的衰退。
從70年代石油危機、80年代儲貸危機、世紀之交的互聯網泡沫,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2019年全球新冠疫情,美聯儲每一次大幅降息,都跟衰退的陰影區間高度重合。
這就是為什么降息有時被視為“經濟疲軟的信號”——美聯儲通常在經濟出現問題時才會采取降息行動,試圖通過更寬松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復蘇。
可以從以下這張美國有效聯邦基金利率(Effective Federal Funds Rate)的圖中,紅色陰影區域是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判定美國處于經濟衰退的時期。
橫屏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