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總工會聯合下發
《2024年“泉城就業”助企穩崗
促發展十條措施》
各項獎補具體如何申請?
一起來看!
措施一:發放一次性穩就業獎補
享受對象:
重點企業(規上工業企業)
政策內容:
對經當地工信部門確認,積極采取措施穩定職工隊伍(減員率不高于2022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2024年春節當月保持連續生產(2024年2月份用電量不低于2024年1月份的70%)的重點企業(規上工業企業),以2024年2月份該企業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為基數,按1000元/人的標準進行獎補,每家企業獎補金額最高不超過20萬元。
申報途徑:
于2024年上半年前,到企業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進行申報。
申報材料:
一次性穩定就業獎補申請表、2024年1月、2024年2月的企業繳交失業保險職工花名冊及工資支付憑證等。
措施二: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
享受對象:
失業保險參保單位
政策內容:
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至1%,實施期限至2024年12月31日。
申報途徑:
該政策由稅務系統直接默認1%繳納,免申即享。
措施三:獎勵企業員工以老帶新
享受對象:
民營企業員工
政策內容:
對我市民營企業在職老員工引進首次來泉就業的本企業新員工,當年度累計達10人以上的,符合條件的按照1000元/人的標準給予老員工一次性引工補助,當年度獎勵金額每人最高不超過5萬元。
申報途徑:
每季度末到企業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進行申報。
申報材料:
新引進企業員工名單、引進新員工后的企業員工花名冊、工資支付憑證、繳交職工養老保險或失業保險憑證等。
措施四:搭建精準靈活用工平臺
享受對象:
零工市場建設主體
政策內容:
全面推廣建設標準化零工市場,按建設成效和工作成效給予獎勵補助,零工市場每年最高16萬元、零工驛站每年最高6萬元的補助。
申報途徑:
首次創建成功后到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進行申報。
申報材料:
申報一次性運維補助需提供:營業執照或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書、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零工市場(驛站)的房屋租賃合同、房產證或土地使用證明等相關材料復印件;《泉州市零工市場(驛站)認定申請表》;《泉州市零工市場(驛站)補助資金申請表》及相關實施方案。
申報績效補助需提供:《泉州市零工市場(驛站)補助資金申請表》;《泉州市零工市場(驛站)崗位推薦成功花名冊》;《泉州市零工市場(驛站)工作考核自評表》;工作實施方案落實情況報告等其他考核佐證材料。
措施五:開展“三個百”招工引才活動
享受對象:
各類參與招工企業
政策內容:
企業可免費參加由人社部門組織的各類招工引才活動,對參加由市、縣兩級政府部門或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組織赴外地招聘的企業,給予每家企業省外5000元、省內2000元的一次性勞務合作補助。
申報途徑:
企業按稅收隸屬關系向所在地縣(市、區)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提出申請。
申報材料:
1.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組織外出招聘邀請函或文件等相關證明材料;2.勞務合作補助申請表;3.企業參加招聘會展位費發票復印件加蓋公章(公益性招聘會可不提供);4.招聘會現場照片(含攤位、招聘人員)1-2張。
措施六:推送百家名企招聘展播
享受對象:
知名企業
政策內容:
“兩節”期間,以“‘就’在泉州,‘職’等您來”為主題,組織我市100家以上知名企業錄制新春招聘展播視頻,每日依托抖音、微信、勞務城市人社部門官方網站等渠道向外推送企業招聘視頻,同時,展播各地人社局長訪企探崗視頻,助力企業在全國各地招工。
申報途徑:
企業按要求制作展播視頻,并到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進行申報。
措施七:開展返鄉職工“千里送暖”活動
享受對象:
規上企業在泉務工人員或其親屬
政策內容:
在春節前組織我市規上企業赴勞務輸出地開展慰問活動,向在泉務工人員或其親屬送上年貨、小紅包等慰問品,在當地營造泉企心系員工、關愛員工的良好氛圍。
措施八:發放返泉返崗交通補助
享受對象:
非泉州籍職工本人
政策內容:
非泉州籍職工本人在規定時間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火車、高鐵、動車、汽車、飛機、輪船等),從戶口所在地或探親地返泉或來泉返崗的,補助標準按照省內最高補助150元、省外最高補助500元。
申報途徑:
通過“泉工e家”申請工會“幸福返泉”補助
措施九:(一)開展在泉務工人員暖心服務
享受對象:
一線職工、困難群眾
政策內容:
在“兩節”期間,組織慰問部分“苦臟累險”崗位職工、節假日堅守一線崗位職工、異地務工人員、老員工、新就業形態職工等群體。
措施九:(二)享受免費景區旅游
享受對象:
在泉務工的非泉州籍職工
政策內容:
通過基層工會,憑本人身份證、工會會員證/“泉工惠”職工服務卡/工會介紹信,享受國有A級旅游景區及各縣(市、區)協調開放的景區(點)首道門票免費。
措施十: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享受對象:
困難群眾
政策內容:
深入開展走訪摸排,建立就業援助清單,提供針對性就業幫扶。按時足額發放基本養老金、失業保險金等社會保險待遇。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及時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切實兜牢困難群眾生活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