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上午,市文旅經濟發展總指揮部召開會議,調度推進古城及周邊交通體系建設等工作。
一段時間以來,市文旅經濟發展總指揮部圍繞古城及周邊交通體系規劃編制、運力提升、服務優化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積極構建“P+R+R停車換乘”“市縣交通接駁”等模式體系,全市旅游交通保障水平顯著提升。日前,《泉州中心市區“P+R+R”交通模式專項規劃》已經市政府專題會研究通過,《泉州中心市區“P+R+R”交通提升工作方案(2024—2025年)》即將印發實施。
《泉州中心市區“P+R+R”交通模式專項規劃》針對中心市區自駕和大巴游客著力構建合理的停車設施布局和交通接駁體系,主要包括古城區、東海片區、城東片區接駁體系構建,重點景區周邊公共停車資源統籌及利用,以及交通組織及管控方案。
古城外圍規劃設置花博園、博物館西、僑鄉體育館、筍江公園、江南公園5處換乘中心,可提供約5700個小車位、170個微公交車位、160個大巴車位,內部設置新華路中閩百匯、舊車站、文化宮、中山公園4處集散中心,并配套3條古城旅游接駁專線;東海片區以蟳埔為核心打造新東換乘中心,可提供800個小車位、10個微公交車位、30個大巴車位,設置泰禾廣場、公共文化中心2處集散中心,設置東、西方向2條旅游接駁專線;城東片區以海峽體育中心為核心,依托場館1000余個地面車位打造換乘中心,設置洛陽橋南集散中心,設置1條旅游接駁專線。
通過構建中心市區“快進慢游”交通接駁體系,合理引導停車,優化交通接駁路線設計,實現兩個“10分鐘”目標,即:自駕出高速10分鐘內抵達換乘中心(停車場),換乘公共交通10分鐘抵達核心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