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和品質、加快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今年以來,泉州深入推進抓城建提品質專項行動,圍繞宜居宜業、生態人文、聚城暢通、安全韌性、智慧管理、村鎮建設、樣板特色等方面策劃生成項目,分三批下達抓城建提品質項目1729個。截至11月底,全市已入庫項目共完成投資1141.23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16%,項目投資總量和完成投資率均排名全省第二位。
強化統籌促項目提速 截至11月底完工523個項目
加快中心市區的集聚發展,是提升城市能級的關鍵。以泉州市中心市區城建總指揮部及6個分指揮部成立為契機,我市加快推進中心市區一體化開發建設,采取“指揮部吹哨+部門報到”方式統籌協調,以“周協調、月總結、季拉練、年考評”制度調度推進,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提質。
作為市重點項目,位于東海中央商務區、高度148.6米的東海投資大廈項目僅用7個工作日就完成超限高層審查,并比原計劃提前1個月取得樁基工程施工許可證,提前一個月動工建設。項目“加速度”的背后,是中心市區城建總指揮部和市住建局及時溝通對接省、市相關部門,并組織相關部門與超限審查專家團隊提前進行溝通的不懈努力。
以優化服務為抓手,我市搶抓國家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機遇,邀請高水平設計團隊等,優化提升設計方案、激勵政策,提高規劃建設水平,并通過首推“項目設計前置服務”、構建“1+6+N”工作推進機制等,優化審批改革,促進項目落地,常態化開展輕騎兵一線督導服務,實行項目“掛圖作戰”,第一時間破解項目“瓶頸”。截至11月底,全市抓城建提品質項目完工523個。
擴面提質促城市更新 新增停車泊位6212位
聚焦城市更新,我市主動謀劃擴面提質,著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等,采取創新中心市區“業態植入”、片區改造“共同締造”、老舊小區“改管運一體”等城市更新模式、創新“市縣國企合作投建高速公路新模式”、實施“全速辦”審批制度改革等,縮短前期基建審批周期,補強城市功能。
片區更新方面,集中力量、聯動推進鯉城江南,豐澤東海城東、北峰,洛江陽江,晉江晉東,泉州臺商投資區海江等6大組團片區更新,完成投資約340億元。
補齊民生短板方面,組織實施2023年“聚城暢通”工程市政類項目27個,年度計劃投資24.47億元。其中洛江西環路朋虹街—經九路段市政道路工程、通港東街快捷化改造、繁榮大道(筍江—內環路)段道路均已完工并通車;刺桐大橋南節點改造工程、武榮大橋主線橋進入工程掃尾階段;新開工晉新路快捷化改造工程、東濱大道一期(后埔段)、金鯉大道等5個項目。打通“斷頭路”28條,新增停車泊位6212位,進一步打造外聯內暢的交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