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福州(市區+閩侯,下同)樓市數據顯示,成交金額339.07億元,成交套數15189套,同比2013年上半年的22887套下降34%。
雖然市場行情走低讓人揪心,但顯然“市場正在經歷行業調整,優勝劣汰”。一些專注主流剛需產品,調價靈活的品牌房企,表現依然強勢。
這或許對下半年銷售帶來啟示:以價換量、落袋為安的策略是激活市場逆轉局勢的關鍵。(數據由CRIC克而瑞福州機構提供)
成交數據 上半年少賣了100多億
只要對比下2013和2014年福州樓市同期數據,就會發現今年行情不容樂觀:
2013年上半年,福州市區成交12232套,閩侯10655套,雙雙破萬。而在2014年上半年,市區成交8607套,閩侯6582套,比去年同期少了3000套。折算一下,按照今年前6個月的銷量,去年前4個月就輕松搞定。
從成交軌跡看,1月成為上半年成交最高的月份,接下來就一路下滑。不論是市區還是閩侯,上半年的最低成交月份則出現在6月,市區1023套,較之去年同期腰斬一半,閩侯更是只有654套,不到去年同期三分之一。
成交的下跌,同樣影響到銷售金額的產出。2013年上半年福州創造出453.40億元的銷售金額,而今年則縮水至339.07億元。整個福州少了100多億元的銷量。
對于2014年福州樓市明顯的下行趨勢,CRIC克而瑞福州機構總經理張旭東認為,整體經濟形勢不好,加之房價經過去年一年上漲已在高位,購房者對價格抗性增強;金融政策偏緊,對購房抑制作用明顯;且多地樓市降價,也帶來不安定感。
個盤情況 “十強”占了六成市場
淡市中,“越大越強、越大越快”的競爭法愈演愈烈,銷售前十的市場份額越來越重。
數據顯示,2013年的企業銷售前十強創造出244.81億元的銷售金額,占整個市場份額的54%。而今年,雖然前十名銷售金額縮水至201.71億元,市場份額卻提升至 60%。
同時,在外來房企相繼入駐之下,本地房企話語權卻依然強勢。在前十榜單中,陽光城、泰禾、融僑、融信、名城、世茂都是榜單“常客”。
從銷售十強的產品以及營銷策略可以看出,主流的市場定位、務實的營銷手段、均衡多元的產品組合在市場中拔得頭籌。此外,前十強多是多盤聯動,產品線主力針對剛需,貢獻了主要業績。高端產品亦有推貨,通過提升改善型市場的占有率,穩定了經營業績。如陽光城旗下西海岸、陽光城麗茲公館、陽光凡爾賽宮、陽光城翡麗灣四個項目,覆蓋各類產品線;融信集團主攻市區改善型需求,世歐王莊、融信瀾郡、融信白宮三個項目聯動;而融僑則有融僑外灘、融僑悅府兩大高端項目,成為豪宅;名城則憑借東方名城、名城中心、名城國際、銀河灣聯動,穩坐十強。
此外,這類房企面對淡市,營銷策略靈活多變,主動扛起動價大旗,采用降價、降首付等不同形式的促銷策略加快項目銷售,實現資金快速回籠,保障銷售業績。
產品分析 剛需還是主流
成交的低迷,帶來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庫存增加。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市區新增10663套房源,成交8607套。同時,閩侯新增7232套,去化6582套,雙雙出現明顯的供過于求。
這也造成庫存出現明顯分化。其中以大戶型尤甚,125平方米以上戶型出現明顯滯銷,上半年新增6110套,卻只去化了4464套,陷入“越賣越多”的困境。再加之此前的庫存,去化周期都超過19個月。大面積、高總價、限購、限貸等因素直接牽制著去化。
相對而言,90~125平方米則成為市區熱銷面積段。上半年該面積段新增3823套,成交3356套,供求均衡。閩侯的熱銷面積段則更“剛需”,60~90平方米新增3258套,去化3111套。
張旭東表示,“目前市場依然還是剛需的天下,而市區針對首次改善型需求的,中低價位的剛需項目銷售情況相對較好。”在高房價制約下,這類剛需戶型多數可以一步到位,且總價較低,成為市場多數購房者的選擇。
后市預測 銷售速度放緩
“去年開盤熱銷七八成是常態,購房者還需要找關系才能買到房。如今,市場的天平已經傾斜向購房者這一邊。”一個閩侯項目營銷負責人告訴記者,觀望情緒的加重,拉長成交周期,接下來開發商的推盤節奏不斷放緩。
該負責人還表示,“去年許多樓盤因為銷售喜人,基本保持著一個月拿到1~2棟預售的頻率,然而,今年,多數項目拿到一棟預售基本可以銷售3個月。”
而原本保持“一月一開”節奏的快銷樓盤,雖然銷售節奏不變,但因為蓄客程度的關系,多數調低了開盤房源數量,100套以內的少量推盤成為常態。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開盤質量,許多樓盤都選擇提前一周暗開或以內部認購的方式試探市場,然后再根據暗開的銷售程度選擇開盤與否。而更多的樓盤,則干脆不開盤,使得今年上半年的開盤次數較之去年同期明顯下滑。
有樓市調人員告訴記者,在房源選擇上,同一樓棟不同戶型、不同層數分批次開盤,以期集中相似客群提升去化率。即便如此,去年開盤售罄一棟樓即刻加推,今年也都沒有出現,開盤去化超過五成的項目更是屈指可數。
樓市“全員”動價
“量跌價松”無疑成為今年上半年的主旋律。價格的松動經歷了從被動到主動,也反映了企業對市場的應對。
春節后,閩侯荊溪板塊、五四北板塊就率先傳出“降價”風波。3月,多個項目打出的低起價噱頭直逼區域房價底線。4月,特價房“擴容”,多個項目一口氣推出幾十套特價房,直接拉低了均價。5月,一線房企動作更大,優惠更為實在。本地房企則緊隨其后,加大調整價格的步伐。6月,迫于半年報壓力,促銷已經遍布樓市,更多的剛需項目平價入市,市區的中高端樓盤也加入促銷大軍。許多多盤聯動或者追求高周轉的房企調價明顯,搶收不少購買力。
在步步加深的促銷過程中,一步到位的價格,無疑是成就銷售的法寶。從單盤來看,“黑馬”金輝淮安半島、西海岸、世茂上游墅等,從春節后,就開始祭出低價策略,且價格一調到位,無一不是將低價策略貫徹到底。
在市區許多項目主動調價的基礎上,淮安、城南、金山板塊的多個項目已經和閩侯出現倒掛,其低價優勢也搶收了許多屬意閩侯的客戶。
目前,各項目的優惠戰已經進入實質階段,多個項目的特價房都是數十套入市,九成以上開盤或者加推時均有不同程度的優惠折扣。隨著上半年多個開發商銷售業績未達標,下半年還將深度承壓,在樓市不景氣的前提下,優惠力度的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利于開發商吸引客源。
(海西地產網 張喵喵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