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676708億元,比上年增長6.9%,為1990年以來首次“破7”,增速創25年新低。
GDP最高的四大經濟強省方面:廣東21個省轄市中,9個進入全國百強;江蘇13個省轄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是唯一所有省轄市都躋身全國百強的省份;山東17個省轄市中,15個進入全國百強,百強城市數量居全國各省首位;浙江11個省轄市中,8個進入全國百強。
單個城市GDP方面,出現了十大超過副省級城市與省會的地級市。具體城市如下:
蘇州市
第一名,蘇州市,江蘇省地級市,人口1060萬,2015年GDP總量14400 億元,江蘇省城市排名第一,全國城市排名第七,全國地級市排名第一(副省級地市不算,下同)。
無錫市
第二名,無錫市,江蘇省地級市,人口650萬,2015年GDP總量8500億元,江蘇省城市排名第三,全國城市排名第十四,全國地級市排名第二。
佛山市
第三名,佛山市,廣東省地級市,人口720萬,2015年GDP總量8200億元,廣東省城市排名第三,全國城市排名第十五,全國地級市排名第三。
煙臺市
第四名,煙臺市,山東省地級市,人口702萬,2015年GDP總量6300億元,山東省城市排名第二,全國城市排名第二十,全國地級市排名第四。
東莞市
第五名,東莞市,廣東省地級市,人口831萬,2015年GDP總量6200億元,廣東省城市排名第四,全國城市排名第二十二,全國地級市排名第五。
泉州市
第六名,泉州市,福建省地級市,人口829萬,2015年GDP總量6150億元,福建省城市排名第一,全國城市排名第二十三,全國地級市排名第六。
南通市
第七名,南通市,江蘇省地級市,人口730萬,2015年GDP總量6120億元,江蘇省城市排名第四,全國城市排名第二十四,全國地級市排名第七。
唐山市
第八名,唐山市,河北省地級市,人口753萬,2015年GDP總量6050億元,河北省城市排名第一,全國城市排名第二十五,全國地級市排名第八。
濰坊市
第九名,濰坊市,山東省地級市,人口924萬,2015年GDP總量5320億元,山東省城市排名第四,全國城市排名第三十二,全國地級市排名第九。
徐州市
第十名,徐州市,江蘇省地級市,人口862萬,2015年GDP總量5250億元,江蘇省城市排名第五,全國城市排名第三十三,全國地級市排名第十。
五十強詳細排名:
1.上海25300億元,同比增長6.8%(人口:2425萬)
2.北京23000億元,同比增長6.7%(人口:2168萬)
3.廣州(廣東1)18100億元,同比增長8.3%(人口:1667萬)
4.深圳(廣東2)17500億元,同比增長8.9%(人口:1077萬)
5.天津17200億元,同比增長9.4%(人口:1516萬)
6.重慶16100億元,同比增長11%(人口:3001萬)
7.蘇州(江蘇1)14400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1060萬)
8.武漢(湖北1)11000億元,同比增長8.8%(人口:1033萬)
9.成都(四川1)1080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萬1442)
10.杭州(浙江1)10100億元,同比增長11%(人口:889萬)
11.南京(江蘇2)9600億元,同比增長9.2%(人口:821萬)
12.青島(山東1)9400億元,同比增長8.2%(人口:871萬)
13.長沙(湖南1)8600億元,同比增長9.7%(人口:731萬)
14.無錫(江蘇3)8500億元,同比增長7.1%(人口:650萬)
15.佛山(廣東3)8200億元,同比增長8.3%(人口:720萬)
16.寧波(浙江2)8000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781萬)
17.大連(遼寧1)7800億元,同比增長3.8%(人口:669萬)
18.鄭州(河南1)7450億元,同比增長9.6%(人口:937萬)
19.沈陽(遼寧2)7280億元,同比增長3.5%(人口:828萬)
20.煙臺(山東2)630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702萬)
21.濟南(山東3)628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706萬)
22.東莞(廣東4)6200億元,同比增長7.8%(人口:831萬)
23.泉州(福建1)6150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829萬)
24.南通(江蘇4)612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730萬)
25.唐山(河北1)6050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753萬)
26.西安(陜西1)6000億元,同比增長7.8%(人口:862萬)
27.哈爾濱(黑龍江1)5750億元,同比增長6.9%(人口:1001萬)
28.福州(福建2)5670億元,同比增長9.4%(人口:734萬)
29.長春(吉林1)5650億元,同比增長8.8%(人口:767萬)
30.石家莊(河北2)562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049萬)
31.合肥(安徽1)5600億元,同比增長10.5%(人口:769萬)
32.濰坊(山東4)532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924萬)
33.徐州(江蘇5)5250億元,同比增長9.5%(人口:862萬)
34.常州(江蘇6)5200億元,同比增長9.1%(人口:469萬)
35.溫州(浙江3)4610億元,同比增長8%(919萬)
36.紹興(浙江4)4400億元,同比增長7.1%(501萬)
37.鄂爾多斯(內蒙古1)4360億元,同比增長7.6%(人口:201萬)
38.大慶(黑龍江2)4280億元,同比增長5%(人口:281萬)
39.濟寧(山東5)4220億元,同比增長8.4%(人口:808萬)
40.淄博(山東6)4200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461萬)
41.鹽城(江蘇7)4180億元,同比增長10%(人口:721萬)
42.揚州(江蘇8)4080億元,同比增長10%(人口:461萬)
43.昆明(云南1)405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726萬)
44.南昌(江西1)4000億元,同比增長9.6%(人口:524萬)
45.臨沂(山東7)3820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1083萬)
46.東營(山東8)3750億元,同比增長10%(人口:萬)
47.包頭(內蒙古2)3689億元,同比增長7.9%(人口:276萬)
48.臺州(浙江5)3680億元,同比增長6.7%(人口:603萬)
49.泰州(江蘇9)3600億元,同比增長9.9%(人口:508萬)
50.嘉興(浙江6)3592億元,同比增長%(人口:45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