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2015年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劃升級了,在年初方案基礎上,建設項目增加了198個,總投資也增加了515億元。這是導報記者昨日從漳州市政府獲悉的。
▲芝山路停車樓是漳州市區第一座立體停車樓
與年初方案相比,升級后,集中棚戶區改造項目由22個增加為48個,城市內河整治從39215公里增加為42215公里,城鄉垃圾處理也加大了力度,從原來的9個項目增加為34個項目。新方案還增加了農村住宅小區建設試點、舊村改造、造福工程等建設內容。全市將實施宜居環境建設項目共計1061個,總投資達到1396億元。
二次供水設施由供水企業管理
根據新的方案,今年全市城鄉垃圾處理由年初計劃實施的9個項目增加為34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2.84億元。
其中,市區餐廚垃圾處理廠在今年要完成所有前期工作并開工建設。南靖縣金山鎮,平和縣南勝鎮、國強鎮,華安縣豐山鎮、沙建鎮、新圩鎮等6個鄉鎮建成垃圾壓縮轉運站或購置壓縮式垃圾運輸車輛。云霄東廈鎮垃圾轉運站、漳州開發區石坑垃圾中轉站等項目開工建設。
而在城市供水設施建設方面,要求漳州發展、南華水務開展市區二次供水設施“建管合一”試點。保障性住宅小區、高檔住宅小區、城市綜合體、車站、醫院、學校等要先行實施,即新建的二次供水設施,要委托供水企業統建統管;已建的二次供水設施,要委托供水企業管理。
規劃建設閩南水鄉
城市內河整治,全市共實施43個項目,總投資13.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50億元。
其中,市區繼續實施內河整治,計劃實施26個項目,總投資8.1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84億元,主要包括:開展河道清淤,實施天寶中排渠、低排渠河道,九十九灣恒坑溪、仙景溪,九十九灣主港道迎賓路至東墩排澇渠段等清淤;開展內河污染源綜合治理,整治城區各類污染源,并重點整治河道上游養殖農村污水垃圾;推進引水工程建設,計劃建成三湘江引水泵站及配套管網、推進內林引水泵站建設,為市區內河引入活水;打通三湘江各支流上游瓶頸段;建設河道景觀,串聯沿河綠道網,規劃建設閩南水鄉,初步構建“水城”面貌。
破解城市二元結構
升級后,集中成片棚戶區改造力度加大了,年初計劃實施22個項目,現在為48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55.42億元。
其中,市本級計劃實施由項目由年初的7個增加為22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由13.7億元增加為18.93億元,主要實施利民佳苑保障性住房建設、北廟片區棚戶區改造、高新區棚戶區改造工程等項目。
通過打造市區棚戶區改造項目、漳浦縣南門片區改造、云霄渡頭棚戶區改造、長泰金里片區棚戶區(危舊房)改造、古雷漳州海濱城等一大批面積大、帶動能力強且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項目,有力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破解城市二元結構,提高城鎮化質量,讓更多困難群眾住進新居,為企業發展提供機遇,為擴大就業增添崗位,發揮助推經濟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和民生不斷改善的積極效應。
鐘法路、延安南路將建地下停車場
城市停車問題一直是個難題,為了破解這個難題,今年漳州將新建一批停車場,由年初計劃實施的7個項目增加為13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58億元,全市計劃新增城市停車位2592個。
其中,市區重點實施江濱花園10號樓立體停車場、鐘法路地下停車場、延安南路地下停車場、瑞京路警官俱樂部停車場、碧湖市民生態公園地下車庫、奧體中心城市停車場等項目,新增停車位800個以上。
市區多條道路管線下地
在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設市政公用管線的市政公用設施)方面,漳州今年將實施1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5億元,由漳州開發區實施雙魚島地下綜合管廊,場地約4.4公里長。同時,市區大通北路、漳響路、瑞京路中段、水仙大街龍文段、龍江路中段、丹霞路、勝利西路等,也將加快管線下地。
另外,今年計劃建成供水管網189公里,比省年初下達計劃指標(125公里)增加64公里。其中,市區計劃新建供水管網20公里,改造老舊供水管網15公里;其他縣(市)各新建5公里、改造老舊供水管網5公里以上。計劃建成燃氣管網239公里,比省年初下達計劃指標(180公里)增加59公里。計劃建成綠道網175公里,比省年初下達計劃指標(130公里)增加45公里。
(海西地產網 魚灰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