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吸引超百部影視作品取景拍攝,卻沒形成像樣的影視產業;發展影視文化與產業上,廈門有何規劃?對爆發式增長的影視產業,企業如何介入?
昨日,由思明區政府和世紀海峽(廈門)影視文化基金主辦的首屆企業文化與影視文化跨界整合高峰論壇在廈門舉行。來自國內的影視界大咖與廈門企業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廈門影視產業發展的契機。
廈影視產業集群尚未成形
昨天的論壇上,可謂影視界大咖云集。包括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許柏林、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會長王鳳麟、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章柏青、著名影視導演黃健中、張紹林,香港著名電影監制林炳坤等都親臨現場。“廈門有很好的影視資源基礎,很多企業也在尋求轉型升級,這是兩者進行跨界融合的現實需求。”該論壇總策劃徐模表示,本次論壇是一次試水,旨在讓更多廈門乃至福建的企業家了解影視產業的作用,結合本身的實際,鼓勵他們參與影視產業的發展,形成影視產業集群。
昨天出席論壇的廈門市副市長國桂榮透露,目前廈門市正在加快推進影視產業總部園區的建設,包括影視棚區、綜合配套服務、影視文創及外景地在內的影視文化園區,形成集影視拍攝、后期制作等一體的影視產業鏈條。
其實,廈門在影視圈并不陌生。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有超過100部的影視作品選擇在廈門取景拍攝。不過,這種“候鳥式”的借景方式,并沒有使廈門的影視文化產業形成規模的產業配套和經濟效益。
業內人士坦言,其中重要原因還在于廈門文化產業布局分散、規模偏小、產業鏈不完善、園區建設滯后,還未形成規模化聚集發展的局面。
影視與企業尋求聯姻
據了解,今年初,廈門影視界和企業界人士聯合發起設立了世紀海峽(廈門)影視文化基金,以拼盤投資的方式為企業家投資影視產業搭建平臺,目前已經募集了3.5億元資金。其中參與的企業界人士就包括廈門華融集團董事長李文派、姚明織帶董事長姚明、華廈眼科醫院集團董事長蘇慶燦等。“廈門完全可以找到自己的路徑,分解北京在影視產業的壟斷地位。”許柏林認為,目前國內影視產業主要集中在北京,這種壟斷影響了其他地區影視資源的組合,也容易出現同質化現象。
許柏林表示,廈門具有自己獨特的影視文化優勢,而企業轉型調整,影視是一個不錯的載體。他們期待與廈門深入合作,運用協會人才、信息、研究優勢,進行專業化策劃運作,共同推動廈門影視藝術揚帆遠航。
多年前曾在廈門拍過《臺灣海峽》的知名導演張紹林表示,他們經常有很多好項目,有創作團隊和技術,但因為沒有足夠資金而擱淺。所以,需要一個平臺,讓優秀的項目遇到理性的企業投資,形成良好合作。“影視市場化商品化前景還是很看好的,有膽有識的企業家會看到其中的商機。”張紹林坦言,風險是影視投資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目前電視劇市場基本是三分之一賺錢,三分之一則血本無歸。但如果在項目選擇上與市場進行充分結合,有專業的營銷隊伍,預先做市場調查,賺錢還是可行的。
(海西地產網 翁琳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