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惠安縣黃塘鎮西北部片區(一期)
控制性詳細規劃公示的公告
1、項目名稱
惠安縣黃塘鎮西北部片區(一期)控制性詳細規劃
2、項目地點
福建省惠安縣黃塘鎮松溪村
3、規劃范圍
規劃區位于惠安縣黃塘鎮西北部,西北臨山體、東南臨福廈高鐵,規劃用地面積為57.98公頃。
4、功能定位
根據聚龍山前休閑度假區職能定位,綜合交通、產業、環境特點和建設條件,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確定規劃區的功能定位為:作為惠安西部休閑度假生活配套區。
5、人口規模
本次規劃人口規模控制為1.0萬人
6、規劃結構
規劃形成“一軸、一核、兩區、三組團”的空間布局結構。
一軸:濱水生態景觀軸。
一核:商業配套核心。
兩區:文化休閑商業區、休閑農業體驗區。
三組團:圍繞商業核心,散落于山巒田野間的(南部/西北部/北部)三大生態健康居住組團。
7、功能分區
建設地塊涵蓋商業配套、文化休閑、農業體驗、生態健康居住四大功能。
商業配套核心區:北臨片區核心干道,南面濱水生態景觀軸,是整個片區規劃中的生活配套核心,同時利用街巷空間的特殊處理以及與核心水景資源間的互動體驗,營造出強烈度假感的生活消費場景,奠定項目生態休閑的氛圍基礎。
文化休閑商業區:地塊位于規劃區內的景觀最高點,配備有文化體驗館、網紅書咖、山野慢生活會所、文化主題餐廳等多樣化的文化體驗設施。以景映文,以文養人;以寧靜之山景,致遠方之來客。營造漫游于山野間的健康養心之境。
休閑農業體驗區:保留了規劃區東側壯闊的田野景觀,并施加以科學化的種植理念,在不同季節都能擁有其獨特視覺效果及體驗內容。既是面向高鐵線的形象展示,也是旅居者寄情于田園耕讀的世外之地。
生態健康居住區:規劃區南部、西北部、北部三大生活組團,分別擁有著田園、山野、溪谷、小鎮等不同維度的景觀資源。基于在地資源最大化,將自然資源發揮至極致的原則,營造山野棲居的健康度假氣質。同時利用場地中部優質的生態資源,打造項目一期的幼兒教育設施。
8、道路交通系統
基地內的城市道路規劃形成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級的自由式道路空間格局,考慮到規劃區小丘陵、小谷地的地形特征,道路網走向依現狀地形依山就勢進行規劃。片區內主干道與黃塘鎮鎮區次干道產業路相連接。
道路等級結構:規劃區道路分為三級道路體系。
一級:主干道,道路紅線寬度控制25米。
二級:次干道,道路紅線寬度控制18米。
三級:支路,道路紅線寬度控制14米。
9、綠地景觀系統
規劃區內綠地包括公園綠地和生態綠地:
公園綠地:主要為三處中小型公園綠地,位于規劃區西、南、中部;生態綠地:保留規劃區東部的基本農田及周邊的山體,作為生態綠地。
規劃整體景觀結構為“一心、一軸、多節點”:
一心:景觀核心,位于規劃區中部,結合溪流景觀、公園綠地等打造為片區的景觀核心。
一軸:濱水生態景觀軸,結合規劃水系及兩岸綠地打造濱水景觀軸線。
多節點:結合公園綠地、濱水岸線、農業用地等打造的景觀節點。
10、三大設施規劃
“三大設施”即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道路與交通設施、公用設施。
(1)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共規劃一個社區(人口規模10000人),按社區級配置公共服務設施,主要包括社區管理與服務設施、醫療衛生設施、體育設施、教育設施。設置五處社區服社區服務站,五處居家養老服務站,設置一處社區衛生服務站位于基地北部,設置五處健身活動室,新建1所15班幼兒園。
(2)道路與交通設施:在規劃區內預留設置一條對外公交線路,保持對外聯系,并布置2個公交站點,站點布置形式根據道路具體施工結合設置。規劃設置一處社會停車場,位于中部公園綠地地塊內配建。
(3)公用設施:區內設10kV電力開閉所2個。通訊機房1座。規劃一處“三合一環衛設施”位于基地東南側。規劃2處公共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