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廈門地鐵公布了一張閩南軌道交通線路圖(R1,R2,R3,R4,R5,R6線),可以看出來,這應該是廈漳泉城際軌道鐵路交通的最新一版線路圖,不過海帶君認真看了一下,納尼?城際軌道交通這次沒有經過泉州中心城區(豐澤鯉城兩區),連洛江也沒有預留站點。
6條線路中漳州環城設置5個站點(漳州、孚美、漳州城際、漳州北、漳州東),廈門中心區域島內設置3個站點(演武大橋、廈門中央、高崎)。如果非要說泉州市區有站點的話,那就是位于臺商區的秀涂和張坂兩個地方設置了站點,但是這個概念估計跟廈門人說翔安同安是廈門市區一個道理。
雖然廈漳泉城際軌道交通尚未正式開工,因此從廈門鐵路流出的這份線路圖尚不能確認是最終的線路圖,不過從整體線路走向來說,與2015年10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的線路圖來說大致相仿,僅僅是在經過泉州市區這個方案上做出了調整,而采用了與福廈客專一樣的經過跨海大橋跳過泉州市區,直接鏈接石獅與臺商投資區的方案,應該說可信度較高。
6條城際軌道交通,涉及到泉州的主要是R1線和R4線,在泉州境內一共設置了35個站點,其中位于石獅彭田工業區的站點是換乘樞紐站,將石獅、晉江、南安、惠安,泉港、臺商區的4個縣級中心和近20鄉鎮連接在一起,名符其實的閩南“城鎮軌道交通”。
城際軌道交通,卻不能服務于人口稠密的中心城區,這樣的站點設置是不是不合理呢?
其實對于城際軌道交通繞開中心城區還是有先例的,那就是位于珠三角的穗莞深城際軌道同樣也是采取不經過東莞市區的方案,該方案在2009年推出時也引發了東莞市民的不理解,眾多網友擔心的是東莞的中心市區是否會被邊緣化,并最終導致東莞被日趨一體化的珠三角拋棄。而東莞和泉州情況十分類似,就是整個城市向心力不足,區域分散、凝聚力不足,正如泉州市區之外還存在著晉江石獅這樣的經濟活力強勁的縣域中心一樣,最后,穗莞深城際軌道仍舊采用的是不經過東莞市區的方案。不過對該方案也有采取支持態度的專家學者,因為此舉能夠有效串聯起東莞沿海片區,無需刻意強化中心市區的概念,該論點于目前廈門地鐵公布的閩南軌道交通路線圖中R1線串聯起泉州灣沿線城鎮的效果異曲同工。
穗莞深城際軌道路線圖
其實城際軌道交通不經過泉州中心城區,并不能說是一個損失,因為從穗莞深城際軌道東莞段的決策來說,還是有其合理性的,那就是如果穗莞深城際軌道進入東莞市區,就與東莞市區的城市輕軌線路線路規劃重疊、功能定位一致、建設內容重復。對于泉州連說,福建省政府希望在十三五期間,也就是2020年之前開工泉州市區的首條輕軌項目,屆時泉州市區的軌道交通將會強化,加上今年即將動工的有軌電車項目,再把城際軌道交通項目引入泉州市區就存在重復建設的問題。
泉州市區輕軌規劃
另外,此次閩南城際軌道交通期望打造是1小時內生活區,盡量在短的時間內串聯其三地主要的交通樞紐,而在這其中,機場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線路中就串聯4個民用機場,分別為高崎機場,翔安機場、晉江機場和惠安大港灣機場。由于需要串聯其大港灣機場,原來的R1線修改了鏈接惠安主城區的方案,改道向南,到達崇武山霞片區的大港灣機場。因此閩南軌道交通更多是綜合交通資源的意思,而有意弱化的單純的客運內涵。由此可見,閩南軌道交通景觀廈門島內更多的是處于連接高崎機場的需要,而對于漳州來說,本身無地鐵輕軌規劃,因此在市區站點設置較多。
如果最后廈漳泉城際軌道交通真的實行了該方案,也就客觀證明了泉州人期盼已久的年旅客吞吐量超過晉江機場3倍的大港灣機場有了上馬的可能。
城市交通是應需而建,泉州由于城市多中心分散的現實,也造城了在軌道交通上必須有所取舍,海帶君說了,隨著泉州環城高速在泉州灣跨海大橋通車之后閉合,泉州城市交通的重點將會轉移到軌道交通建設上來,廈漳泉城際軌道、泉州市區有軌電車、泉州市區地鐵(輕軌)三大任務還需要這個城市為之奮斗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