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塊,曾經流標過2次。
但,他卻用敏銳的投資眼光,拿下了它。這是他第一次在本土投資拿地。此前,他一直投資外地的房地產。
更值得稱道的是,該地塊所建的樓盤,在他的第一次實際操盤下,以及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創造了開盤當日,通宵搶購的盛況,252套房子一天的工夫,幾乎銷售一空。
他叫曾川農,泉州天元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土生土長的泉州人,身高180厘米,臉龐英俊,可謂名副其實的“高富帥”,是房產界的“投資家”。
18歲就在外創業
后期轉型房產投資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泉州人,曾川農身上同樣有著一股閩南人“愛拼才會贏”的干勁。
18歲的他,只身到外地創業,懷揣父輩給的一點積蓄,搞起了電纜行業,憑著敏銳的商業觸覺,以及勤勞苦干的精神,他把電纜行業做得越來越大,形成了大的產業規模。而在打拼的過程中,曾川農并未放棄學習,因為電纜行業的關系,他經常接觸施工工地、房地產等,于是學習工業與民用建筑等房產知識。
后期,他在做電纜實業的同時,把精力放在了房產投資領域,在國內各地投資開發房地產,而且正是靠著敏銳、獨到的投資眼光,憑著南方人骨子里的溫情細膩,以及商人身上果敢、創新的特質,讓這個精明而大方的“咱厝人”,在房地產投資領域走得越來越遠。不過,在這些投資上,曾川農皆沒有參與管理,只是參股。他說,這些經歷能磨礪出自己的投資能力。
投資管理有一套
不被看好項目熱銷
談及房地產投資,曾川農說,2009年開始介入,此前2007、2008年房地產處于低潮,2011年又處于蕭條時期,2012年房地產又有所起色,他打算再干一場,這次,他選擇的戰場是本土——回泉州投資。
“作為一個泉州人,不在泉州投資建設,說不過去。”曾川農回憶道,他的投資主要是看地段、人流量,特別是能否達到預期。當時,城東-洛江的板塊也有在考慮,但中駿、南益、泰禾已先拿地,與這些大公司比拼,機會與風險并存的情況下,可能風險會更大,他最后選擇了泉州高鐵片區的天元·未來城這塊地。
但是,這塊地曾流標過2次。曾川農說,他當時也有過猶豫,但是在邀請專業評估團隊做一系列調研及與政府規劃部門的溝通了解后,他充滿信心,他認為該地塊,未來將成為泉州的一大交通樞紐中心,該區域北臨東西大道,西側為規劃城市次干道,東北側為泉州火車站,具備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而且動車對人的生活方式會有很大的改變,此外該區域的土地資源規劃較完善,千畝濕地公園、西湖公園、清源山等自然風光一應俱全,區域價值逐漸顯現,會成為泉州城市發展的前沿地帶。
后來,地塊拿下了,他決定首次參與管理,在管理上,他選擇了熟知本土市場代理公司,并充分放權,讓代理商前期就介入片區市調、產品定位、營銷策劃等,拿出最佳方案,而他則只是定案。為了讓天元這個品牌廣為人知,曾川農進行了一番營銷策劃,先是把項目品質做好,包括景觀綠化升級、架空層改造等,其次是進行“動車生活”營銷宣傳。這些努力,換來了累累碩果——開盤當日通宵搶購,推出的252套,當天去化216套,去化率達90%。目前天元·未來城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三次開盤,三次熱銷,目前住宅僅剩最后一棟。
對話曾川農
投資要有 預期的眼光
記者:對于未來,您是怎么規劃的?還將繼續拿地?
曾川農:兩個字——觀望。我會保持密切關注,投資要有預期的眼光,這是我多年來的投資經驗。雖然,這次在泉州“試水”總體比較成功,但是步伐還是不能過快,還是穩點好。拿地方面,我還是會的,前期可能會在天元·未來城項目周邊繼續拿地,借助地產的發展,讓整個片區配套更加完善。
記者:您覺得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
曾川農:應當說,比較隨和吧!你看,我的魚尾紋不少吧,這是平常經常笑的結果。人要開心,才會活得舒心。我也沒什么架子,平時我們股東大會,時常是像老朋友在喝茶聊天那樣,在自由寬松的情況下,就把一些大事解決了,而且效率高,即使有股東出差在外,電話里頭溝通即可,整個團隊相處融洽。一些合作單位跟我們也合作得很好,我們會替對方著想,及時甚至提前撥款,充分尊重他們,包括他們提的意見,相處起來像個大家庭。
人物名片
曾川農,泉州天元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海西地產網 魚灰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