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多是由環境決定的不穩定因素造成,當下已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它穿梭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就連樓市也有其“足跡”。就拿泉州來說,2014年泉州樓市進入調整期,庫存大,去化慢,購房者觀望情緒越發濃厚,不少項目推盤節奏放緩。
隨著推盤節奏放緩,泉州不少項目的“拖延癥”不斷顯現出來。經盤點,東海片區、洛江區、濱江商務區等區域多個項目患上了“拖延癥”,其中東海片區是拖延癥的“重災區”。“拖延癥”的病態多種多樣,如拿地不上崗、手握預售證未銷售、開盤一推再推等。
手握土地資源 要么不動工要么工程龜速進行
東海某項目2007年12月拿到部分地塊,08~10年相繼購入剩余地塊,2013年營銷中心開建,2015年5月營銷中心才正式開放,前后相隔了近8年的時間,可謂是拖延癥的晚期患者;另與之藕斷絲連的項目,2010年簽訂協議增持90%的股權,至2014年7月開始收購45%股權,同年9月再次收購40.01%股權,至此擁有85.01%的股份,實現絕對控權,前后5年項目仍未開工。相信已有不少人為伊消得人憔悴!
說完晚期患者,接下來談中期患者。城東某城市綜合體組團之一的項目,2014年9月在自身工地圍墻上打出了“即將公開”的廣告,然而至今項目信息及工地均鴉雀無聲;晉江城北組團一項目,2013年7月拿地,近兩年來在工地上偶爾可以看到少數機器作業著,目前項目還在土地平整中,實在龜速。
工程龜速的不止這一項目,洛江區某項目則是2013年12月動工,2015年5月才出地面一層,一年半的時間建兩棟一層的建筑,無力吐槽。據悉,該項目今年2月啟動預約,計劃9月開盤;濱江商務區的一項目,2014年1月舉行產品推介會,2014年8月營銷中心開放同步舉行了開工儀式,然而實際上2015年3月才正式動工,目前還在挖地基。
預售證早已在手 項目卻遲遲不開盤
5月中旬起,常常看到東海某項目開盤在即的廣告,可至今遲遲未開,據泉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網站,該項目5月7日已拿到預售證。東海片區另一項目,4月3日獲預售證,至今60多天開盤消息寥寥無幾。
如果說以上兩個是拖延癥初期患者,那么接下來這一位算是中期患者。晉江城北片區某項目2014年12月10日拿到預售證,然而計劃10月才開盤,而且計劃或將一拖再拖。
首期開盤與二期開盤間隔長
初期患者---市中心某項目,剛項目初期風風火火,出人意料的是2014年7月首次開盤后逐漸消音,遲遲未推出新品;東海某項目2014年11月首推后,至今再無開盤;中期患者---洛江區中心某項目,一期2013年8月開盤,今年9月30日將交房,而二期今年3月動工,計劃8月開盤。前后相隔兩年,也是醉了。
樓市中出現“拖延癥”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市場的不景氣,同時也與開發商自身問題息息相關。開發商獲預售證卻不肯開盤可能是項目蓄客不足,也有可能是當時的市場不足以支撐預售的價格,還有可能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上市;開發商拿地遲遲未動工,或因拆遷,或是自身資金難運轉,也可能是“捂盤”等待升值。
近日,相關媒體報道稱洛江區宏益江山麗園項目工程停工近一年,目前500名業主交不了房。如果“拖延癥”問題不斷出現并存在,類似的事件將會不斷發生,屆時會有更多購房者成為受害者,購房者的置業積極性也將大大受挫,不利于樓市的健康發展。面對錯綜復雜的樓市,開發商應量力而行,合理規劃,規范賣房,購房者投資需謹慎,也希望相關部門做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