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銀行印發《關于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芝麻信用、騰訊征信等八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這意味著個人征信市場“開閘”。
此次八家民營企業進入個人征信市場,相對于央行征信服務,專家指出,民營征信數據采集源更廣,將會滲透群眾生活細節,而其信用報告評分的高低也將影響到個人租車買房子等,“未來,信用越來越重要,無信者寸步難行”。
個人征信將滲透生活方方面面
近日,央行下發通知,要求八家民營企業做好個人征信的準備工作,時間為6個月。對此,媒體普遍解讀為這意味著民營征信業務正式“開閘”。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接受中新網IT頻道采訪時表示,原來個人征信主要集中在信貸系統,對個人影響也主要體現在信貸業務方面;民營征信“開閘”后,這種情況將改變,將會滲透到個人生活細節中。
郭田勇說道,“民營征信的一個‘亮點’就是個人征信數據采集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相對于線下,個人線上生活痕跡更容易被記錄。八家民營企業中,不乏有騰訊、阿里等,這些企業業務更貼近民生,手握網民生活細節的大數據。”據悉,八家民營企業中,既有手握居民水、電、煤氣、固話、寬帶等繳費業務數據的拉卡拉,也有集社交、購物大成者的騰訊、阿里。
不過哪些數據會被用于個人民營征信業務中,目前并無官方消息。有媒體猜測,滴滴打車爽約、淘寶差評記錄、騙取保費時偽造個人信息等或都將成為個人征信報告中的“污點”。
郭田勇認為,凡是涉及到個人誠信問題的業務都應該成為個人征信報告評分標準。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吳晶妹認為,“哪些該納入,哪些不該納入,說到底還得由法律來界定。”
一個共識是,個人征信報告數據來源于人民生活細節,最終也將用到人民生活點滴中去。
騰訊征信一負責人表示,“如果一個人的信用程度高,那么他在買房買車或者買互聯網理財產品時,會享受相對較高的授信額度。”新華網也做了預測,也許,今后在相親網站上,可以通過信用數據篩選交往對象,防止騙婚;在租房時,可以通過出具信用報告,順利通過房東考察;在求職時,可以憑借信用報告獲得單位的認可;在租車時,憑借較好的信用評分可以免交押金…
“參考美國個人征信體系,在我國,未來個人信用也越來越重要。‘無信者寸步難行。’”郭田勇表示。
民營征信公平性客觀性引擔憂
據了解,八家民營征信企業個人征信數據目前還是主要來自各自的數據平臺,但八家企業業務側重點不一,其個人征信報告的客觀性如何體現?
郭田勇表示,八家企業的個人征信報告不盡相同這是正常的,可以結合央行的報告互為補充。“大相徑庭的個人征信報告也可能出現,但是概率比較小。一個比較客觀的方法是,綜合八家民營企業的征信報告,然后和央行報告結合,互相參考、印證。”
對民營征信的另一個擔憂是如何保證其公平性。據悉,這八家民營企業中,部分企業的模式是既做基礎數據,又出個人評級報告;部分企業之間存有多種業務交叉點,屬于競爭關系。網友擔心:這種情況下,會不會出現篡改個人數據等不正當競爭?
這種擔憂并非空穴來風,16日,《京華時報》發表評論《誰來監管征信公司的信用》指出,過去幾年,互聯網公司之間的“廝殺”連連,消費者頻頻淪為綁在“戰車”上的競爭籌碼。
吳晶妹認為,征信市場剛起步,很難要求上游基礎數據提供方做到獨立。郭田勇指出,民營征信“開閘”同時,監管也不能落下,希望相關法規能盡快出臺。
。êN鞯禺a網 徐曉虹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