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雅居樂星河灣引導的降價潮已成為外界憶及常州樓市2014的關鍵詞,那么肇始于常州萬科城的“是非”風波,卻似乎成為了2015年伊始常州樓市的一個側影。
日前有消息稱,在距常州萬科城2014年12月6日首次開盤一個月之后,其銷售情況與其對外宣稱的“大賣”大相徑庭。
據報道,常州萬科城在首開推出303套后,對外宣稱勁銷230套,但媒體查閱官方網站備案數據后卻發現與所說的230套相去甚遠。
而截至1月13日晚,觀點地產新媒體亦登錄常州新建商品房信息公示平臺時查詢發現,萬科城迄今為止的商品房備案數據為158套。
而常州業內人士亦對觀點地產新媒體表示,萬科城的實際銷售并沒有其宣稱的那樣完美,備案數據能夠反映出大致的情況。
不過,該業內人士也稱,事實上萬科城的“遭遇”也僅是當前常州樓市中的冰山一角。
萬科城之敗?
據了解,常州萬科城是萬科進軍龍城的首個項目。早在2013年6月14日,江蘇蘇南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以5.07億元競得常州湖塘鎮滆湖中路南側、長溝河西側地塊,正式進駐常州。
然而,萬科的龍城首戰似乎難言稱心如意。過往習慣于拿地之后快速開發的萬科,卻在常州萬科城項目上耗費了不少時日。
直至拿地后一年半的2014年12月6日,常州萬科城才迎來首次開盤。項目當天推出195套高層、108套洋房,共計303套房源。
隨即,萬科便對外宣稱,常州萬科城開盤當日成交230套房,去化率高達75.9%。不過,如果比照現時的備案數據,不難發現,萬科的宣傳口徑中多少還是包含了一定的水分。
“備案數據可能因為有些客戶的貸款還沒下來,會有一定延誤,但是158套的備案數據還是差不多能反應實際情況的,畢竟項目去化也比較一般。”熟悉該項目的常州業內人士稱。
事實上,在2014年9月9日拿到第一張洋房的預售證后,萬科也并沒有表現出入市心切,即便是常州房管局規定開發商在預售證領取后10天之內必須開盤。
相反,萬科留給常州的依舊是漫長的等待,隨后的10月30日,常州萬科城再次領取了一張高層和商鋪的預售證。可是,即便是在12月6日首次開盤時,萬科亦未將全部產品推出,僅有兩幢高層和三幢洋房入市。
在外界看來,萬科“躊躇”的背后一方面是蓄客不足,另外則是在等待政策利好之后市場的回暖。
不過,上述常州業內人士指出,其實萬科進駐常州已經選錯了市場時機,因而并不能像之前的一些外來開發商那樣取得較好的銷售。并且,該項目位于常州的市郊,周邊配套缺乏,對萬科來說,無疑也是雪上加霜。
“萬科在常州拿了這塊地之后,因為這次開盤沒有開好,加上整個市場也不理想,后期本來計劃拿第二塊地的,但現在一直都沒有定。”該業內人士稱。
常州樓市側影
一葉知秋,在萬科銷售數據“真真假假”的背后,其實亦是當下常州冷清樓市的一種寫照。
事實上,自去年雅居樂星河灣率先擎起降價大旗之后,常州市場就一度為之“元氣大傷”,降價也基本上成為了常州市場的主旋律。
據業內人士分析,由于常州城市比較小,開發商對市場的敏感度會比較高,并且,常州購房者比較在意價格。
“特別是12月份,開發商為了沖指標,降價力度都很大。常州因為還是以本土的開發商為主,外來開發商的項目不是很多,所以市場調節性的方向不會很統一,當市場不好時,很多開發商就會選擇降價,畢竟渠道和手段比較有限。”該業內人士稱。
而相關數據也顯示,過去一年,常州樓市已呈現出量價齊跌的現象。據統計,截止到12月24日,常州市去年五大區共成交商品房60936套,同比下跌1.38%;其中住宅產品簽約44219套,同比下跌7.48%;住宅均價為6346.01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0.06%。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受益于年尾的政策調控,常州樓市在2014年的最后三個月“峰回路轉”,以翹尾之勢快速去化,從而使得整體去化周期到12月底降為16個月,回到2014年年初水平。
“如果繼續保持這一成交高位,2015常州樓市將會加速上行。”不過,在另一方面,高企的庫存量卻仍猶如泰山壓頂,使得任何人都不能忽視。
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1月11日,常州市一手房商品住宅可售面積為1251.32萬平方米。若按近8周常州市商品住宅周平均13.77萬平方米的銷售速度,目前的新房可售量需90.9周才能被市場完全消化。
“從常州這么多年市場情況看,其實一直都是比較穩定的,基本不會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從目前各種政策利好情況看,預計今年市場情況會比去年稍好,量價可能會出現微漲,但市場情況也不會太好,總體趨于穩定。”業內人士總結道。
(海西地產網 張喵喵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