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央行這次突然降息,大大出乎眾人預料。但是對眾多普通老百姓來說,降息到底意味著什么?
對于降息會帶來什么影響的問題,我們不妨看看之前12年,因為央行每次的降息,都給樓市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我們不妨先從一張自2002年來央行歷次利率調整的表格說起。
從2002年央行在本世紀的第一次降息到今年,中國一共經歷了四次降息周期,從表格中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2002年、2008年、2012年再到今年2014年,每次降息后暗合著當時的國家經濟宏觀環境。
首先2001年,各國央行面對低迷經濟紛紛撬動了利率這根杠桿,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一年內連續11次降息,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等也相繼加入降息行列,隨后的2002年2月21日,中國央行也低調降息,隨后整體經濟趨勢轉好,降息風潮停止。
2008年,中國央行連續降息5次,從9月到12月,短時間、高頻度、強刺激,成為了那個時候中國經濟的關鍵詞,當然,還有一個關鍵詞叫“4萬億”。在隨后的2009年,中國樓市進入一個逆勢爆發的階段,各項經濟刺激計劃的效果明顯,當然,央行5次降息也是功不可沒。
2012年,6月和7月,兩個月內央行連續兩次降息,在經歷了2010年后號稱中國史上最嚴厲的樓市調控之后,(2010年2011年央行連續5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使整體樓市陷入長達兩年的低迷調整期,央行連續兩次降息,在不改變原有限購限貸政策的前提下,促進了樓市的全面回暖,并在2013年達到高峰。
2014年此次降息,外界更多的解讀是對目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一種手段較為和緩的調控。并不單純針對房地產市場。但是也有人指出,降息會是一個周期,本次降息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還會有進一步的降息,畢竟中國現在的基準利率水平遠高于國外,仍具有一定的下調空間。
其實對于央行的降息行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這是鼓勵大家不要把錢存入銀行嗎?小編只能解釋,沒錯,多花錢,經濟就能熱起來,也就是之前常說的擴大內需,刺激消費,說到消費,住房作為一種商品,把錢投入房地產市場,何嘗不是一種消費,而且是大額交易,屬于“強刺激”的范疇。
從今年七八月份各大城市相繼解除限購政策,福建也在8月8日正式出臺“閩8條”,再到9月30日央行發布公告,限貸政策松綁,到了現在,央行降息,切實降低了購房成本,樓市可以說迎來了4年以來最寬松的政策環境。(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海西地產網 林毅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