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則變,變則通,當房地產市場顯現觸頂壓力之時,尋求戰略轉型及開拓上下游產業鏈成為不少房企的嘗新之舉。
7月9日,陽光城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出資2000萬元設立上海威至博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進一步實施拓展醫療健康產業業務。而在此之前的7月3日,陽光城剛剛宣布將調整公司組織架構,增設醫療健康事業管理中心等部門。
從4月初修改公司章程到增設醫療健康管理中心和成立相關公司,陽光城的健康醫療產業版圖正一步步地鋪開。
據陽光城董秘廖劍鋒介紹,目前陽光城正在招募專業的醫療人才、組建團隊。“未來公司進入醫療領域的方式選擇很多,可能是與公立醫院合作,也可能并購醫療產業基金或者建立新的分院,但目前還沒有具體的進展節點。”
然而,海通證券近期的一份研報指出,相較于住宅開發,醫療地產投資依舊屬于重投資,慢回收項目,且前期收益不穩定,地產企業介入后能否通過良好的經營形成管理溢價仍然存在考驗。
陽光城涉“醫”
陽光城公告顯示,該投資管理公司的主營衛生行業及其相關領域(醫療保健業、醫療教育業)的投資、運營,以及接受醫療衛生機構委托從事醫院管理,提供醫院管理咨詢服務等業務。
據悉,此次出資資金來源為陽光城自有資金,并將以貨幣資金形式投入。
而成立該公司的目的在于鞏固傳統地產業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和培育新的延伸業務能力,為其進一步實施醫療健康產業的業務搭設平臺。
對于是次進軍醫療健康產業,陽光城證券事務代表徐慜婧在接受觀點地產新媒體采訪時亦表示,陽光城更多考慮的是對地產主業進行延伸,使之形成協同效應,培育新的增長點。
此前陽光城一高層人士亦直言,“目前房地產全行業的毛利率大概在25%左右,醫院肯定高于地產行業,而且做醫院有非常好的現金流。這對房企很有吸引力,是有益的補充。”
不過在該人士看來,陽光城意欲涉足醫療領域并不算轉型而是房地產行業產業鏈條的延伸,是一種跨界的嘗試。
“房地產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完全轉型沒有那么容易,不論是醫療還是養老,都是從完善房地產上下游鏈條這個角度出發而做的探索和嘗試,醫療領域的嘗試最有可能還是從公司的大本營福建開始,或者是山西等公司已經進入的地區,上海因為成本相對更高,可能不會作為探索的首選城市。”該人士透露。
但徐慜婧則指出,一切都需等團隊落定以后才會有一些比較成熟的想法,由于目前正在逐步推進當中,所以現階段不方便透露更多具體的內容。
延伸產業鏈
事實上,相較于其他企業進入醫療領域而言,開發商反而具備一些“先天優勢”。
海通證券在近期的一份研報中就指出,醫療或醫院等項目前期投入大,需要較強資金運作和雄厚資金實力,這與房企本身的優勢不謀而合;并且,房地產企業本身可以將醫療等資源與住宅社區結合,醫療地產也可以和養老、休閑、養生等開發商產品良好結合,進而實現雙贏。
此外,房地產開發屬資源密集型行業,而開發商與政府部門的密切聯系可以方便企業更好把握本地醫療社會需求和發展方向。
不過其也明確表示,相較于傳統的住宅開發,醫療地產投資依舊屬于重投資、慢回收項目,且項目初期收益并不穩定。
作為開發商,本身缺乏相應的團隊、管理經驗以及醫務資源儲備,如何有效地解決資金和管理方面的問題或許是后期成功的關鍵。
對此,徐慜婧回應到,未來陽光城醫療的整個投資結構也會由基金方面去做,不會占用地產板塊的資金,因而也不會影響到地產主業的發展。而后續的管理和經營則需要團隊建立后才能夠明確。
在行業潛在危機面前,陽光城的“心思”不止于此,3月14日陽光城宣布與福建星網銳捷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在設立合資企業、研究開發智能社區、智能家居、云呼叫服務中心及服務、智能社區的優勢產品等方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對此,券商稱,陽光城與星網銳捷合資企業,共同進軍智能家居、社區服務市場,可以有效整合房地產項目、智能家居終端、互聯網技術以及現代化的社區服務資源,建立云數據大服務平臺,將服務周期從開發過程延伸至生活居住,從硬件設施和軟性服務兩方面共同提升陽光城房地產主業價值。
(海西地產網 張喵喵輯)